什麼是垂足?

什麼是垂足?

正常的足部是能夠做出下壓與上抬的動作,但垂足指的是下垂的足部,由於小腿前側肌力不足,讓腳板無法完全抬起;或是小腿後側肌肉張力高、緊繃,讓腳板被往下拉,所以無法抬高,行走時腳容易拖行或踢到地板,造成跌倒。


為什麼會垂足?

造成垂足的原因有哪些呢?

為什麼會垂足?

造成垂足的原因有哪些呢?

可能的原因包含神經損傷、肌肉疾病、大腦或脊髓疾病 因此在骨外科與神經科中,垂足的情況十分常見。

神經損傷與肌肉疾病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LS;漸凍症):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造成全身肌肉萎縮及無力

–多發性硬化症:影響神經保護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腓神經等周圍神經受損:負責腿部的感覺和運動神經受損

–運動損傷、糖尿病、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

–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炎


大腦或脊髓疾病


–中風:大腦供血不足導致特定區域的功能損傷

腦性麻痺:大腦有明顯損傷,造成不可逆的運動障礙

帕金森氏症: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

小兒麻痺症(脊髓灰質炎):病毒影響脊髓神經,造成肌肉無力或麻痺

重症肌無力:一種攻擊神經和肌肉連接處的神經肌肉疾病


垂足對走路的影響

垂足對走路的影響

垂足在行走離地時因缺乏背屈力量,前腳掌無法順利抬起,容易踢到地面而絆倒 

因為足部下垂的緣故,身體也會以其他「代償」動作,來避免足部拖地的狀況, 此時就會出現異常的步態。

足下垂 

 在擺動階段足前部無法正確抬起,容易絆倒

蹣跚步態 

 腳抬起,肩部向側面傾斜來代償

環形步態  

 起步後骨盆抬高,向外側畫半圓形後回到原位

跨步步態  

 為了避免足尖蹭到地面,走路時須把腳高高抬起,並拍打地面

垂足會好嗎?談談垂足的治療方式

垂足會好嗎?談談垂足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取決病因,若病因能夠成功治療,垂足狀況有機會隨之改善 治療並非只能單項進行,而是可以藉由醫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 依照患者狀況與康復階段,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互相搭配, 讓改善垂足的效果更為顯著。

踝足輔具(AFO)

最普遍採用的方式,協助將腳保持在正常位置

讓垂足能夠以更安全穩定的方式站立行走。

物理療法

加強足部和腿部肌肉,提高行走能力

透過訓練提升肌力與腳掌控制,或是在行走時穿戴刺激腿部神經的電子設備,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式。

手術治療

藉由修復或減壓受損的神經,改善行走與步態

透過足踝關節重建或肌腱移轉手術,改善足部功能。


垂足常見的踝足輔具

垂足常見的踝足輔具


輔具是輔助失能者恢復、維持或強化身體機能的工具,能讓行動更自如,生活更便利,在適當的時機選擇合適的輔具,對於回歸日常生活與身體復原上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對於垂足使用的踝足輔具,由於每一種的適合對象不同,通常會經由專業的醫療人員考量患者的腿部肌力、腳掌背屈/蹠屈力量、活動能力…等等的情況做評估,再挑選適合其情況的踝足輔具


固定式AFO

多為低溫/高溫熱塑板材製成,可維持足部對線,讓足部不下垂,適合需要固定性強、肌力較弱的患者使用,但行走活動度較低。


活動式AFO

設計有活動式踝關節,可以增加行走著地時的蹠曲力量,但離地時較需要透過患者本身的小腿力量帶動,因此適合肌力較強的患者使用


碳纖AFO

碳纖材質具彈性,在踩地過程中吸收震動力量,側邊支撐足部重心,前行時靠步態產生的反作用力達到向前推進效果,行走力量完整傳導,較為省力,底部輕薄,可穿著正常尺寸的鞋子,無須買大一號鞋


帶您掌握足部輔具選鞋六大攻略!

帶您掌握足部輔具選鞋六大攻略!

「常常為了配合穿著足部輔具的腳,購買大一號的鞋子,但這對另一隻好腳來說又太鬆了,到底該怎麼辦呢?」 提供超實用的選鞋六大撇步讓您選對好鞋 提升使用足部輔具的正確性與舒適度讓您穩固腳步,行走更順暢!